赤石脂丸[金匱要略]

赤石脂丸,中醫方劑名。出自《金匱要略》卷上。具有逐寒止痛之功效。主治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。臨床上用於治療陰寒腹痛和胃脘疼痛。余用其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之心背痛,效果也很明顯。也可用於心絞痛,陰寒下利,腹髖疼痛者。

歌訣

赤石脂丸川烏頭,椒姜附子一併收,徹背徹胸痛不止,陽光欲息實堪憂。

組成

蜀椒(一法二分)一兩,烏頭(炮)一分,附子(炮,一法一分)半兩,乾薑(一法一分)一兩,赤石脂(一法二分)一兩。

用法用量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食前服一丸,一日三次。不知稍加服。

功用

逐寒止痛。

主治

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。

方義

《醫宗金鑒》曰:“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是綿連痛而不休,則為陰寒邪甚,浸浸乎陽光欲熄,故以烏頭赤石脂丸主之。方中烏頭、椒、姜,一派大辛大熱,別無他顧,峻逐陰邪而己。”此節若以藥測證,乃知本方所主,實為陰寒過盛,陽氣衰微,沉寒痼冷,阻遏陽氣,故可見四肢厥逆,脈見沉緊,胸陽被遏,陰寒之氣上攻,則“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”,以烏頭、附子、乾薑、蜀椒、諸辛熱之品,以回陽逐陰,宣癉逐寒,以赤石脂載藥直入血分,以達溫經活血,逐瘀止痛之目的。

運用

臨床常用於陰寒腹痛和胃脘疼痛。余用其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之心背痛,效果也很明顯。也可用於心絞痛,陰寒下利,腹髖疼痛者。

加減化裁

1、本方去烏頭、附子、赤石脂,加人參、膠飴名“大建中湯”,用以治療寒凝夾虛者,或虛寒脘痛的虛實夾雜證,故《金匱·腹滿寒疝宿食病》篇說:“心胸中大寒痛,嘔不能食,腹中寒,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,上下痛而不可觸近”者,“大建中湯主之”。

2、本方去蜀椒、烏頭、赤石脂,加人參、狼牙、巴豆、吳萸,名“九痛丸”,用治“九種心痛”,心、胃痛偏寒痛者,均可使用。

附方

名稱:赤石脂丸

組成:赤石脂45g,乾薑60g,炮烏頭10g,人參、細辛各30g,肉桂9g,蜀椒15g

用法:上藥同研和勻,煉蜜為丸。1次2-4g,1日2次,早晚飯前用米湯送服

主治:心中寒,心背徹痛等

出處:《普濟方》

功用:溫中止痛,祛寒通陽

名稱:赤石脂丸

組成:赤石脂30克,蜀椒30克,乾薑30克,炮附子15克,炮烏頭10克

用法:為末,蜜丸,梧桐子大,每服3克,日服3次

主治: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系陰寒痼結

出處:《金匱要略》

名稱:赤石脂丸

組成:赤石脂、川烏頭(炮)、蜀椒、乾薑各30克,附子15克

用法:研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子大。一名烏頭赤石脂丸。每服十丸,空心開水送服,日服三次

主治:心痛徹背,背疼徹心

出處:《中醫內科臨證醫訣》

名稱:赤石脂丸

組成:赤石脂一兩半,乾薑(炮)二兩,烏頭(炮裂,去皮尖)三分,人參一兩,細辛(去苗葉)一兩,桂(去粗皮)三分,蜀椒(去目並閉口,炒出汗)半兩

用法:上為粗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丸,食前米飲送下,一日二次。未效漸加丸數,以知為度

主治:心中寒,心背徹痛

出處: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

重要文獻摘要

《金匱要略》:“赤石脂丸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此主之。蜀椒一兩,烏頭一分,泡,附子半兩,乾薑一兩,赤脂一兩,上五味末之,蜜丸如梧子大。先食服一丸,日三服,不知再加。此治大寒之症。”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